采购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2024-08-15
[摘要] 采购数字化在过去几年成为越来越热的话题。毋容置疑,数字化采购将在诸多方面提升采购职能的价值;

采购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采购数字化在过去几年成为越来越热的话题。毋容置疑,数字化采购将在诸多方面提升采购职能的价值;但另一方面,当我们的社会以飞快的速度向信息化和智能化迈进、智能设备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时候,许多企业的采购流程仍然非常原始:手工输入供应商名称、报价文件以密封信函的方式递交、三个采购人员坐在一起开标并签字、合同需手工签字盖章……不胜枚举。可以说,采购数字化的进程已经落后于整个社会的智能化进程。

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既来自内部,也来自外部。采购数字化转型最大的几个挑战包括:

· 数字化转型成本。

· 转型思维观念。

· 业务优先权。

· 内部阻力。

· 数字化转型的时间和资源。

· 供应商的合作意愿。

· 技术成熟度。

一、数字化转型成本

采购数字化转型对许多企业来说是一项重大开支,其费用包括如下几方面:

· 在项目前期、项目启动和项目规划阶段内部调研、评估数字化工具和选择技术供应商的投入,涉及到跨职能团队的人力成本及可能的外部调研和咨询费用。

· 在项目执行阶段采购并部署数字化工具、迁移数据以及培训人员等方面的成本。

· 在项目收尾之后系统的日常运作成本,包括技术支持和系统维护费用。

· 系统升级的成本。

不菲的数字化转型成本常常让企业望而却步。而另一方面,英国的专业采购组织Procurement Leaders所作的研究表明,完全自动化的采购职能每年可以为全球5000强企业节省高达860亿美元的成本。这还不包括通过数字化技术提高采购的速度和质量、降低风险和加强创新从而建立竞争优势所带来的效益。

这造成了相互矛盾的状况。一方面采购数字化能带来显著、长期的成本节约;而另一方面,其先期的投入却让许多企业止步不前。数字化转型的成本就好比购买种子的费用,我们想要收获果实必须得先播种,但现在很多企业纠结于该不该花钱买种子;或者担心花钱买的种子结不出想要的果实——而这正是采购数字化转型的第二个挑战。

二、转型思维观念

转型思维观念指的是,企业并没有真正领悟到数字化转型的真谛,犯下了“本末倒置”的错误。所谓“本末倒置”,是指“拿着铁锤找钉子”,忘记了技术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助推器。当他们谈论数字化转型时,他们谈论的是具体的工具,如Ariba、Zycus、GEP、Coupa等,而不是在考虑数字化工具所能解决的具体问题。有些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时,只是生硬地将现有手工流程一一转为线上操作,甚至那些因为手工操作才存在的工作步骤也通过系统定制的方式保留下来。这种做法是强行让一辆先进的智能汽车以马车的方式来运行,得不到想要的果实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业务优先权

由于投资回报率更容易量化且更直观,许多企业将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放在销售和营销环节,部署了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订单到现金”(Order-to-Cash,O2C)、销售定价(Pricing Tool)、市场价格预测(Pricing Forecast Tool)等工具,以促进业务的增长;而另一方面,企业领导层并不理解为什么采购应该成为信息技术投资的战略重点。因此,那些负责公司技术转型路线图的人往往不把采购解决方案放在优先位置。对于采购数字化如此重大的转型而言,如果没有企业最高领导层的持续支持,依赖采购团队本身或者中级领导层的努力,根本无法推动。


四、内部阻力

采购数字化转型往往是一项重大的工程,它不仅与技术和基础设施有关,而且涉及人力和变革管理。新系统或新的数字化应用会彻底改变相关人员的工作方式,通常还会伴随一定程度的组织架构调整。也因此,员工可能出于对无法掌握数字化工作方式或者组织架构调整危及自身工作稳定性的担忧,而抗拒数字化的转型。


五、数字化转型的时间和资源

虽然有些非常成熟的工具可以在短短数月时间就完成部署,但采购职能整体的数字化转型是个漫长的过程,从项目论证、立项,到选择合适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服务商,再到完成部署、测试、上线,往往需要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取决于企业的规模和复杂度等),其间还要完成大量的员工培训并伴随一定程度的组织架构调整。在数字化转型期间,企业必须将其视为战略重点,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对人力资源和资金投入都是一个考验。

六、供应商的合作意愿

采购数字化转型的另一个挑战来自于供应商,特别是小型供应商。

有些数字化工具,如电子采购平台,将所有的供应商都集中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管理。这也意味着,供应商必须在该平台上创建自己的账号并熟悉系统操作。虽然电子采购平台通常都是基于云端的应用,不需要供应商进行任何硬件方面的投资且很容易上手,但部分长期习惯于手工作业的小型企业仍然觉得通过电子采购平台进行沟通和业务往来比较烦琐,尤其供应商需要投入一定人力进行系统培训时。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某些供应商与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进行交易。虽然此类供应商为数不多,但很少有企业能够完全避开。

供应商的挑战还可能来自于个别超大型的跨国企业,它们有自己完善的系统,或者已经将订单处理的工作外包给第三方,因此不愿使用采购方的电子采购平台。这种情况虽然极少,但也并非完全不会发生。

七、技术成熟度

采购数字化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它事实上涉及到针对不同采购流程的许多不同的数字化工具(在其一份研究报告中,贝恩咨询公司列出了市面上常见的多达22种的采购数字化工具,而随着技术进步,这个清单还在不断扩展)。有些工具已经很成熟(如电子采购平台),有些工具则仍在其初代产品阶段,如部分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如谈判指导机器人等)。这些初代产品目前仍存在不少缺陷,无法完全满足业务需求,也因此,有些企业将其视为“噱头”进而一概而论完全否定采购数字化的价值。


数年前,在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CIPS)和墨尔本大学合作发布的调研报告中,也提到了采购数字化转型的阻力,其中最大的三个阻碍因素为:

· 技术部署费用高(46%)。

· 开发时间长(42%)。

· 组织内部缺乏协调(38%)。

综上所述,数字化转型的最主要阻力仍然是成本高和耗时长,企业需要全方位地评估数字化工具所能带来的回报,从而进行合理的商业论证(Business Case)——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从长期来看,数字化转型会间接增强企业相对于其竞争对手的先发优势;该研究还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业绩的积极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累积,从而在短短五年多的时间里将利润提高10个百分点,也即是说,从中长期来看,成功的采购数字化转型的收益将远超其初期投入成本。


作者:黄文霖

浙江大学工学硕士,工程采购专家,知名跨国企业亚太区采购负责人,任内领导、推动公司多项关键采购举措的实施及采购数字化。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认证采购经理。出版有专著《数字化采购:采购转型升级的实践指南》及译著《战略采购和供应链管理:实践者的管理笔记》(第三版)。现旅居新加坡。

本文节选自黄文霖《数字化采购:采购转型升级的实践指南》一书。